凯歌高奏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令人难忘的2017年已经载入史册与我们挥手道别了。2017年,全体大外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果落实在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体现在创造一流业绩上,努力推进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型发展,书写了学校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充满活力的精彩篇章。
回顾既往,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激情满怀。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2017年度十大新闻有奖评选活动,一起回顾这非同寻常的2017年!
大连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1.我校入选“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重点建设“一流学科”。1月,我省确定了22所“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43个“一流学科”,我校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分别入选,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本年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按照《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建设计划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共取得了三项省教育厅认可的“顶天立地”重大标志性成果。
2.我校举行第八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3月1日至3日,我校举行第八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逾200人参加了大会。各代表团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校长刘宏所作的学校工作报告,以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等议题,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民主管理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名单。闭幕式上,党委书记刘玺明作讲话。
3.辽宁省委任命姜凤春同志、汤尔利同志分别担任我校副校长、纪委书记。4月,辽宁省委宣布决定,姜凤春同志任我校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7月,辽宁省委宣布决定,汤尔利同志任我校党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
4.我校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5月23日,学校党委印发《关于在全校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转发《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南(试行)》(教师、学生、机关、后勤),77个党支部对照标准,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自查自评和分类评定工作,依照规范化标准评选“校园先锋示范岗”和“红旗党支部”。通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切实筑牢了党的最基层组织,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5.我校与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签署合作协议。5月23日,我校与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国内外政府、高校等智库资源,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政学协同创新机制,共同为国家及辽宁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及人才服务。12月,首期省外事系统翻译技能提高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来自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各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等13个单位的28位人员参加培训。
6.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在我校举行。5月27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及我校主办的“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召开,来自海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近400位专家学者、汉语志愿者教师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如何“固本拓新 共享发展”等时代课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期间,我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标志着我校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辽宁赛区)中实现特等奖零的突破。6月,我校选送项目“Your Tour”从全省24所高校21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辽宁赛区特等奖,其他5个项目分获一等、三等和优秀奖;此外,我校选送项目《VR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获 “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教育类一等奖;国际艺术学院学生刘卓然带领的团队获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
8.我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6月,校党委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十九大精神,高质量完成“四个专题”学习研讨;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82次,领导干部讲党课298人次。扎实开展“一访、二联、三谈”活动,走访学生554人次、与师生结对子1161个,谈心谈话4839人次;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
9.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在我校成立。6月13日,由我校牵头任理事长单位的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成立,该联盟由20余所省内高校、海事大学出版社、大连华信、旅顺教育局等近60家企事业单位组成,致力于承担“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沟通平台、人才培养、语言服务与实践创新的需求;推动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10.我校七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7月,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关于公布2017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的通知》,我校七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得备案,分别为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亚美尼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突尼斯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辽宁省共8所高校的18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获得备案,我校数量居首位。
11.我校组织实施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修订工作。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大连外国语大学章程》为依据,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组织实施了学生管理规定及相关制度的修订、起草工作,最终修订学生管理规章制度69个,为学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12.我校加入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9月13日,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暨中俄大学校长论坛在深圳举行。作为中俄人文交流机制的系列配套活动之一,国务院副总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刘延东,俄罗斯副总理、中俄两国外交部、教育部等领导,以及来自近100所中俄高校的校领导共同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包括我校在内的40所中方高校和20所俄方高校加入联盟,校长刘宏在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
13.我校三位外国专家同获“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10月, 我校意阿语系意大利籍专家保罗·任蒂纳、英语学院美籍专家徐欣吾、国际商务学院丹麦籍专家约翰·伯格·盖瑞3人同获由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是辽宁省政府为鼓励和表彰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此外,我校俄罗斯专家马克西姆获得了由大连市政府颁发的外国专家“星海友谊奖”。
14.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校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政治必修课,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十九大报告,领导班子成员重点发言;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全校干部会议,就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安排部署;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宣传宣讲活动,营造浓郁氛围,掀起学习热潮。
15.全国首家拉美安第斯国家研究中心落户大连外国语大学。10月27日,全国唯一的安第斯国家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这也是辽宁省内第一家关注拉美研究的机构。中心将以我校西葡语系为依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拉美安第斯国家商务贸易环境,拉美安第斯国家的文化、文学等,辐射拉美安第斯次区域的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6个国家及巴西。此外,东北三省唯一一所爱尔兰研究中心落户我校,旨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16.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2届年会暨全国外语院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10月28日,来自全国
16所外语院校代表围绕“贯彻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外语院校的责任与使命”“‘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旨在推进“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外语教育领域落地生根,切实抓好外语院校学科建设,不断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17.任雪梅教授喜获普希金国家奖章。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克里姆林宫圣乔治大厅为获得普希金国家奖章的28名外国人代表颁奖。我校俄语中心主任、俄语学院院长、上合组织中方校长办公室主任任雪梅教授获此殊荣,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领域为促进两国交流、巩固两国人民友谊做出的突出贡献。
18.中国共产党大连外国语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1月11日至12日,我校更名大学后的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刘玺明同志作工作报告,提出了“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各代表团对党委工作报告、纪委工作报告以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大家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剖析根源,群策群力,凝聚信心。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常委,以及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11月22日,我校召开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上解读了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报告,并就本科教学改革思路与举措进行交流研讨。校长刘宏在工作报告中全方位梳理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了下一阶段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此次大会强调了本科教学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汇聚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全校师生圆满完成审核评估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我校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两个“零”的突破。11月,由我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英语学院常俊跃教授主持的项目分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此外,我校还获批了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等。既实现了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领域从无到有的飞跃,又开启了各类项目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21.《新日汉辞典》(修订版)和“大中华文库”汉西对照版《老残游记》出版发行。《新日汉辞典》(修订版)为2013-2025年国家重点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该辞书经全面修订,增加字数约120万字,修订率约55%,是凝聚我校日本语学院几代编写者心血的精品之作;“大中华文库”为我国重点国家级出版工程,其汉西对照版《老残游记》由我校西葡语系中外教师合作翻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该书西班牙语译本的空白。
22.我校教师在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佳绩。12月,俄语学院王钢、日本语学院沈阳、韩国语学院徐玲三位教师分获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俄语组亚军、日语组季军和韩语组季军的优异成绩。此外,在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中,软件学院教师朴慧淑的参赛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辽宁赛区一等奖,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此项赛事的全国大奖;英语学院教师谷华的参赛作品获辽宁赛区二等奖。
23.我校学子在各类专业赛事中拔得头筹。本年度,我校学子先后获海峡两岸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特等奖、“德岛杯”日语作文演讲比赛桂冠、“冈山杯”日语演讲比赛总领事奖;新生英语演讲全国冠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大赛、全球语通北方区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全球俄汉翻译大赛一等奖、俄罗斯文化国情知识比赛冠军;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特等奖、辽宁省大学生导游大赛一等奖、亚太青年模拟APEC全国总决赛“最佳经济体奖”等。
24.我校首次召开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12月8日,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创新育人意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召开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校长刘宏作主旨报告,全面规划了未来五年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会议按照语言学、文学、翻译、社会与文化等研究领域和方向进行分组讨论,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我校两个专业获批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2月,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37所院校的100个专业获批辽宁省首次开展的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我校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位列其中。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共有5个专业获批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
26.我校再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颁奖。12月12日,在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我校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这是我校第四次获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及单位殊荣。学校现有海外孔子学院9所,数量居东北地区中方合作院校之首。2017年,学校承办国家汉办重要培训4次共524人,海外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8000余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45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27.我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14日,我校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表彰了一批优秀思政工作者和首届十佳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校党委书记刘玺明代表学校党委讲话。会前,学校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28.实践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际艺术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文化传播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华信软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日本语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新佳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