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校友走访之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我校商学院06级优秀校友、现系东北财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沛。
从大外本科毕业后,学长考上了南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一路走来,对于学长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说起大外本科期间的学习经历,学长娓娓道来:“大外具有独特多元的外语环境,而对于并不想学‘纯’语言专业的我来说,综合权衡之下就报考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在当年比较热门的经济类专业,同时也抱着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语言优势的期望。”
而大外四年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学长的期望。学长说:“大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提供了扎实的外语训练和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虽然我们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学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很多英语类课程,如基础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等,而且一部分专业课老师也采用英语授课。课堂上,老师会经常组织随堂presentation、单元测试、月考、专四、专八模拟考,课后,还有英语风采大赛等院校活动,这些都‘牵引’着我和其他同学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英语。这种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也让我在准备考研、读研、读博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学长随之说道:“我在上海交大就读的学院,老师们几乎都是从海外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的,比较重视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学院教授的不少课程都采用英语授课,日常学术研究也需要我们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外加各种学术会议、海外学者讲座以及国际交流活动都非常国际化,这时,扎实的外语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用到外语,如今我从事学术工作,包括上课、写论文、申请课题、平时带研究生,也都需要延续外语的学习与应用。这些都是大外赋予我的宝贵的财富。”
被问及入学时的理想,学长说:“与其称之为理想,不如说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吧。当初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是出于就业和深造这两个方面的考虑。对就业而言,学习一个具体的专业外加外语强化可能比‘纯’外语专业更具备优势,就业的竞争力更强;从深造的角度来说,国贸专业不仅要学好几个学期的数学,还要学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统计学等课程。这样一来,我的数学和专业课都没扔掉,考研也会有很多选择。”
“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当年的学长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在入学时都会怀有一些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打算,但并非每个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理想或目标。而这一追寻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可能需要我们大学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去不断沉淀和调整。
从学长的角度看,大学时期我们的“目标”常常是从记一个单词、背一篇课文、用一组公式、交一份作业开始。而这些小小目标被达成的过程也是我们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建立信心的过程。再回首就会发现,啊,原来自己这些事做得还行!通过实现小目标,我们就会有信心去确定更高的目标。经历这一过程后,我们也能看清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当初模糊的理想也会逐渐清晰起来。”
“作为工作不满两年的‘青椒’,我的学术之路其实才刚刚启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难要去克服。”这是学长对于当前工作状况的谦逊之语。
对于选择走学术道路的契机他笑言:“学生时代,我并没有‘明确’想走学术道路,只是深感本科学习还不够,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当时前几届的学长学姐们考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少人跨专业考取了国内顶尖名校的研究生,这令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与此同时,我通过仔细分析他们的成功案例了解到,‘名校’和‘热门’专业就像‘鱼’与‘熊掌’,二者难以兼得,除非你具备超强的实力和很好的运气。”
学长接着跟我们分析:“如果想考取名校,又是经管类热门专业的话,比如金融学,势必要与很多数学极好的‘理工科跨经济’考生竞争。不能说大外学生数学就一定不好,但想在考研中数学拿到140分以上确实不易;再者,在数学这一科想要拿到较高的分数不可避免地会牺牲大量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机会成本太高。过往很多失败经验也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相反,我们大外学生的优势主要是外语,但这并不是说外语成绩在考研中能拉开别人很多分,而是因为日常外语训练能为我们节省出准备专业课的时间。”经过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规划,学长成功考取了南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随后,学长与我们分享了硕博阶段和成为东北财经大学教师后的成长历程。
考研复习阶段并不拘泥于指定参考书目的学长还查阅了许多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这一博览群书的备考策略不仅使他在考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也让他从硕士阶段开始就显示出一定的“起步优势”。借着这一势头,学长在课程、科研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这也让他萌生了继续读博的想法。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上海交大的夏令营和申请考核制,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上海参加面试,并最终被录取。
初到交大学长便感受得到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他回想道:“一是因为交大读博学制长、要求高,以难毕业著称;二是因为身边同学都是佼佼者,几乎都是985高校非常优秀的硕士生,没有一个人是‘白给的’;三是因为交大属于偏理工科的高校,所做的研究也偏量化,这对于高中学文科、本科硕士期间都没有经过系统数理方法训练的我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认清这一事实后,我扔下了南开阶段的‘光环’,把自己定位成最差的选手,一点点开始自己学习量化方法,努力克服困难,开始转向做数据,做模型。”
为师者,总善用温润简约、朴实无华的师者之心去传递庄重经典、源远流长的教育之本。“得益于导师治学严谨的教学态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使我在这样的科研训练下进步很快,最后成为我们班最早毕业的两位同学。”直到今日,学长仍对当年恩师的栽培甚为感激。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最好都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只有选对了路才能走得更顺利。”这是学长对我们的深切叮嘱。
“大学阶段,我个人觉得理性决策、外语基础、自我学习能力都很重要。首先,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我们都应该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做到‘才能配位’。这需要我们同学不盲从,进行理性决策。不要只去看学长学姐找了什么工作,报考什么学校,要结合社会所需和自身实际去借鉴前人经验,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外语基础无需赘言,无论是对从事学术还是其他工作都意义深远。母校为同学们提供了如此好的平台,同学们应该特别珍惜学习外语的时光;自我学习能力虽然经常会被谈及,但也最容易被忽视。很多同学比较专注于考级、考证,喜欢有人‘带着学’,但对未来发展而言,具备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或许将更为重要。”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大学。请相信母校,也相信你们自己的选择,你们会越来越优秀,大外也会越来越好!”这是学长对我们的真诚建议更是他对母校和大外学子的莫大期望。